跳到内容
02_Elements/Icons/ArrowLeft 返回洞察力
洞察力>媒体

COVID-19对整个北亚地区媒体消费的影响

18分钟阅读|2020年3月

下载本报告的pdf版本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影响是广泛的,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影响商业和消费者行为。虽然这次疫情的人道主义和安全方面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但毫无疑问,社会疏远、隔离和呆在家里将对媒体消费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尼尔森美国媒体团队最近的研究,这种影响可能会上升到60%。 

今天的现实对媒体行业的影响是直接的:内容创作者、网络、工作室、媒体机构、广告商和品牌有更多的机会与消费者接触,因为在家的时间和媒体消费之间有明显的关联。因此,对于网络来说,例如,增加的电视时间可能需要调整节目安排,或者调整节目本身。而从广告的角度来看,品牌和代理商可能需要调整正在营销的产品,以及他们传递信息的语气。

社会疏远、隔离和呆在家里将对媒体消费产生重大影响,这可能会上升到60%。

随着世界对这一新现实的调整,尼尔森媒体最近研究了COVID-19对整个北亚地区媒体消费的影响,其中包括许多首先受到COVID-19爆发影响的国家、地区和领土: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这个地区并不是唯一受影响的地区,但它是最早感受到社会疏远和隔离影响的地区之一。我们希望来自全球大流行病早期的洞察力能够帮助企业在重大混乱时期预测和应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媒体时间上升,应用程序帮助消费者适应室内生活

正如我们所料,随着对COVID-19的担忧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零售消费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消费者在室内花费更多的时间,他们的媒体行为也增加了,这一点远非意料之外。然而,与消费者行为的任何重大转变一样,即使在COVID-19之后,一些变化也有可能保持。在整个北亚,我们追踪了四个关键的媒体趋势。

扩大的电视观看范围

在台湾和韩国这两个尼尔森测量电视观众的市场,线性电视观看的渗透率和时间都有所增长。例如,在2月的前三周,台湾的电视观众增加了100万,总收视人数约为2100万。新闻频道和节目是渗透率提高的主要受益者,其次是儿童节目。台湾和韩国的孩子们现在从学校回家,被迫呆在室内,他们很快就被吸引到电视屏幕上,并增加了他们的线性节目收视率。中国大陆(资料来源:CCData)和香港(资料来源: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电视消费也大幅增长。

社交媒体成为COVID-19的对话渠道

社交媒体,现在是大多数消费者以数字方式参与世界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担忧和新闻的加剧,成为所有关于COVID-19事件的主要来源。关于COVID-19的社交媒体讨论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大多数话题(例如,在大陆,COVID-19的讨论量超过了春晚的3:1),并且在每个市场爆发新闻的前两周达到了顶峰。举例来说,台湾的社交媒体参与度在2月初达到高峰,韩国在2月底达到高峰。这些高峰分别反映了当地的感染情况和当地的紧急状态的公告。在参与度达到顶峰后,网民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讨论的次数减少,而更多地使用新闻。

新的应用程序选择支持室内生活方式

在各个市场上,渴望媒体的消费者并不仅仅是粘在电视屏幕上。精通数字的消费者也倾向于使用能满足他们临时室内生活方式需求的应用程序,主要是在娱乐和电子商务类别。虽然视频和游戏应用程序在娱乐选项中占首位,但消费者已经接受了电子商务,以满足一系列需求:在家交付货物和服务、食品交付和在线教育。即使在香港这样的市场,通常是实体店的天堂,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各种类型的商店,但随着COVID-19压力的增加,消费者也加大了对电子商务应用程序的采用。相反,我们看到家庭以外的应用,如电影票务和导航地图的使用率下降。

广告商过于谨慎(这可能是一个错过的机会)。

尽管媒体消费明显增加,但大多数广告商都撤回了广告活动,并推迟了其他活动,以使投资与消费和情绪保持一致。这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因为增加的媒体时间可能是新的 "黄金 "时间,以建立品牌并与参与的观众互动--尽管有正确的语气和产品/服务提供。某些行业,如保健品品牌、游戏公司和电子商务运营商,确实以不成比例的机会性广告支出靠拢,但这种转变并没有被广泛采用,以涵盖消费者兴趣或需求的深度和广度,因为情况加剧了。

"在危机时刻,广告商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撤回或推迟支出;然而,COVID-19的特点是,在家时间的增加意味着媒体时间的扩大和消费者注意力的提高。对于希望在这个困难时期与消费者建立真实联系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品牌来说,这是一个靠拢的时机。"

-Ranjeet Laungani,北亚Nielsen媒体公司

市场层面的媒体参与度快照

随着COVID-19局势的发展,台湾的电视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正如我们所料,在台湾的禁闭导致了电视收视率的大幅上升,尤其是那些通常在白天都在学校的年轻观众。4-14岁和5-24岁年龄组的总体电视收视率比去年同期(春节后的两周)分别飙升了57%和27%。

不足为奇的是,对电视的追捧使新闻频道受益匪浅。儿童频道和节目的收视率也有明显的上升。

台湾评级变化 COVID-19

那么,广告商是如何应对电视参与度的提高的呢?简而言之,某些类别的品牌通过在通常是广告支出淡季的时期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来应对。随着消费者对清洁和健康保护产品的渴求,我们看到清洁和卫浴用品公司的广告支出(和广告位)都在增加。

我们还看到在线游戏公司的数字广告有所增加,我们认为这与学校停课期间在家的孩子数量增加有关。电子商务和食品配送运营商也增加了他们的数字广告支出。而正如预期的那样,我们看到在线旅游运营商的广告支出减少。

台湾广告位增长7倍

在台湾爆发疫情的早期,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使用率急剧上升,他们表达了从恐惧到对未来的担忧再到祈祷的各种情绪。虽然自中国新年以来,社交媒体上关于COVID-19的讨论一直保持稳定,但参与度在2月初达到了顶峰。然后开始逐渐减少,因为更多的人开始使用社交媒体来了解新闻,而不是表达自己的个人经历。

"在台湾,我们对消费者如何与媒体接触有一个非常全面的看法。在COVID-19期间,我们看到在新闻和儿童节目中扩大了电视收视率,而广告商则从这种情况中获益匪浅,他们靠拢来推动电视和数字广告支出。我们还看到社交媒体的参与度非常高,首先是作为信息共享的平台,然后是作为新闻的平台。

-陈怡蓉,台湾尼尔森媒体公司

尽管香港的媒体使用量增加,但广告商却退缩了

在香港,在2020年1月23日确认第一例COVID-19病例后,当地社区的行为就开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涉及行为、心态和媒体消费。其中许多变化反映了政府和私营公司为减少病毒的传播所做的努力。重要的是,香港的许多消费者经历了SARS,这意味着他们完全理解需要尽量减少社会交往。

由于消费者开始限制外出时间,今年头两个月对公共地铁的依赖程度下降了14个百分点,消费者在家中花费的平均时间增加了12%(来源:尼尔森媒体指数)。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对于香港的户外广告部门来说,这可能是艰难的一年。

香港的公共交通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呆在家里,电视收视率上升。与2019年2月相比,2020年2月全天和所有时段的收视率增加了43%,而同期黄金时段的收视率增加了44%(来源: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与台湾的情况一样,新闻是最受欢迎的电视类型,2020年1月至2月的收视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1%。非新闻内容也很受欢迎,与一年前相比,同一时间段的收视率上升了20%。

香港的电视类型增加了

除了花更多时间看电视外,随着疫情的加剧,香港的消费者在网上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娱乐活动增加了,购买外科口罩、手部消毒剂和清洁剂的活动也增加了。通常情况下,香港消费者非常习惯于传统的现场购物。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呆在家里,网上和网上购物的活动激增。根据最新一轮(2020年1月至2月)的尼尔森媒体指数研究,当我们询问消费者在过去七天里的行为变化时,我们了解到互联网的使用率增长到99%的历史高点,而网上购物的渗透率增加了8%。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网上购物的平均支出增加了114美元(来源:尼尔森媒体指数)。

"与更多时间的网上购物有关的新行为的形成是香港消费者因疫情爆发而被迫留在室内的一个突出表现。在这个时候,扩大电视收视率成为常态,因为普通消费者希望了解往往紧张和不断变化的局势。在目前的危机中大幅削减广告支出的企业应该在恢复正常后迅速与消费者重新接触。"

-Clare Lui, Nielsen Media Hong Kong
网上订餐 香港

尽管香港消费者的媒体消费增加,但COVID-19的传播在广告界造成了明显的不确定性。大多数广告商和营销人员对他们的广告活动保持谨慎,许多人已经暂停了他们在今年头几个月计划的活动。我们和许多业内人士一样,预计这种谨慎意识将在未来几周内继续存在。

"COVID-19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香港电讯有限公司消费者集团市场传讯部副总裁David Yeung说。"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零售店、餐馆等都有很多关门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营销人员别无选择,只能暂时暂停营销活动。生存的关键是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并确保通过利用技术和数据将威胁转化为机遇。"

中国大陆的媒体消费达到新高度

中国大陆率先经历了COVID-19疫情的株连,自年初以来,消费者的媒体消费急剧上升。虽然每天的电视收视率增加是预料之中的,但增加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目前的电视观众中,每天增加了70分钟,达到7小时40分钟(来源:CCData)。新闻和戏剧类型的收视率增长最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告商不得不用压缩的广告形式来讲述他们的故事--从大体上30秒的时段减少到近年来的几乎5秒--现在有机会讲述更长的故事,而且是以更适合新闻和戏剧的形式。"

-尼尔森传媒中国大陆区总经理James Gong

随着疫情消息的加剧,社交媒体上的对话也在加强,1月20日至2月20日期间关于COVID-19的讨论远远超过了同一时期其他许多热门话题的讨论(来源:新浪微博)。

尽管情况如此,尼尔森的社会情报数据表明,中国消费者正在充分利用他们的室内环境。随着消费者对新现实的适应,网上的对话转向了 "在家里做什么"、"与家人共度时光 "和 "烹饪美食"。

3月中旬,大陆的消费者情绪随着疫情高峰的过去而大为改善。随着正常感的恢复,广告商开始评估对媒体研究的投资,以衡量消费者情绪的改善,并发布他们在2月大部分时间内搁置的数字广告活动。

正如群邑中国的群邑知识主管Zod Fang所说的那样,前面有机会:"前进中的中国将很快进入复苏阶段。中国政府正在发布越来越多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和消费。这将导致更大的需求。因此,品牌需要做好准备。与代理公司合作,制定整体计划,包括采购、物流、市场和销售等,以充分抓住机会。"

韩国的媒体使用量增加比北亚其他地区晚。

正如我们在北亚其他地区看到的那样,随着有关COVID-19的消息的传播,特别是2020年2月19日大邱的确诊病例之后,韩国的消费者迅速增加了他们的数字媒体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与一个特定的宗教团体有关的消息,引发了社会上对该团体(称为 "Shinchonji")的热议。

韩国Covid-19的社会热潮
韩国社交媒体用语

在整个移动应用中,消费者在几个关键类别中扩大了使用范围:游戏、视频、食品订购和电子商务。人们对就业和教育类应用程序的使用增加的预期较低,但考虑到许多面对面的课程被在线讲座取代,这种上升是合理的。另外,交通和户外娱乐应用的使用率大幅下降也在意料之中,如地图/导航和电影票务。

在电视观看方面,当2020年1月23日韩国报告第一例COVID-19病例时,活动(观看时间)没有什么变化。这种情况在2月的第三周发生了变化,然后在第四周急剧上升,恰逢该国的警戒级别被提升到最高警告门槛。

"韩国消费者迅速调整了他们的移动应用偏好,以迎合他们的室内生活方式,并且随着危机的加剧,各年龄段的消费者都紧盯着他们的电视机,以监测不断变化的局势。对于广告商来说,这是一个让他们的品牌出现并参与建设性对话的机会。"--Dohyun Yoo, Nielsen Media Korea
2020年韩国的电视收视率有所上升

今年的电视观看行为,虽然是由COVID-19的忧虑所驱动,但对媒体公司和广告商来说,在这个并不以大量观看电视为特征的时期,是一个机会。中午和18点之间的平均收视时间增加,主要是反映了学生和家长在通常情况下会在其他地方的时间回家。

2020年韩国各年龄段的电视升幅
韩国电视按天数增加
韩国电视按类型增加

新闻周期推动日本的媒体消费上升

危机中的新闻消费是可以预期的,但随着对COVID-19的担忧在2月底蔓延,日本的每日数字新闻消费增加了数百万。2020年2月27日,整个雅虎新闻的页面浏览量激增至近2.44亿,比日均值高出38%。尼尔森数字内容评级的数据显示,这一增长是由额外的2700万人民用户推动的,比2月份的日平均数多24%。

雅虎新闻在日本的页面浏览量
雅虎新闻在日本的独特受众

随着消费者花更多时间在室内,网络媒体消费达到了顶峰。根据日本主要ISP之一NTT Communications的数据,3月第一周工作日(从上午9点到下午16点)的互联网流量增加了35%,与每周平均使用量相比,在接下来的一周也上升了40%。NHK新闻将这一流量增长归因于在线视频、教育节目和在线课程,因为远程工作的扩大和学校的关闭。

在家台式机的内容消费出现了有意义的上升变化。根据尼尔森NetView的数据,在2月的最后一周和3月的第一周,尼尔森在 "娱乐-视频/电影 "类别的网站上每周花费的时间出现了媒体消费增长,与2月前3周的平均值相比,分别增长了8.7%和4.9%。

日本的娱乐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看到广告商在日本爆发的初期采取了谨慎的态度。虽然每年的这个时候数字营销活动会有一些减少(这两个月一般都比较疲软),但我们继续看到2020年日本的下降趋势,甚至比季节性所显示的还要多。

数字广告活动出现了相当大的回撤。根据Pathmatics的数据,在3月2日那一周,我们看到数字广告活动(不包括原生广告)的印象数约为50.65亿,比2019年3月4日那一周减少20.5%。在这个阶段,广告商在这个市场上是谨慎行事的。

"即使在日本,随着局势的加剧,围绕新闻的内容消费激增,在家里导致了更多的桌面内容消费,广告商还是根据日本的消费情绪,迅速地大幅削减了支出。这意味着广告商可能已经错过了与更多的受众建立联系并建立其品牌主张的机会"。

-Jun Miyamoto,日本尼尔森媒体公司
广告印象同比日本
日本每周广告印象

关于作者

Ranjeet Laungani: 北亚; ranjeet.laungani@nielsen.com

陈爱莲:台湾;irene.chen@nielsen.com

Clare Lui: 香港; clare.lui@nielsen.com

James Gong: 中国大陆;james.gong@nielsen.com

杜贤宇:韩国;dohyun.yoo@nielsen.com

宫本淳:日本;jun.miyamoto@nielsen.com

继续浏览类似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