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02_Elements/Icons/ArrowLeft 返回洞察力
洞察力>数字和技术

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是不可抗拒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的金融业

6分钟阅读|2016年4月

随着 "大数据 "时代的到来,传统和互联网融资工具将进一步互补。尼尔森与博鳌论坛和腾讯共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互联网融资业务将呈现出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主要力量。

"如果说互联网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盈利和生存模式,对整个金融行业产生了根本性的、不可预测的影响,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的核心本质不会因为互联网化的业务发展而改变。"尼尔森中国金融研究总监王凯文说。

"多年来,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障碍。互联网融资可以很好地帮助那些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和传统融资资源的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因此,那些新兴的在线金融平台可以加强中国的金融业,促进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市场活力,摆脱银行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垄断。面对挑战,中国的传统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和信托公司,已经开始拥抱这一新趋势,转向互联网并推出自己的数字平台。

"互联网金融迅速升温,对传统金融体系构成严重威胁,迫使其进行改革。实体金融机构应该以创新的思维来保持他们在行业中的地位,也让他们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来补充他们的弱点,"王说。"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在传统金融业内进行升级。传统和互联网融资的融合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

互联网融资缓解了难以从银行借到钱的人的融资压力

由于其广泛的吸引力和可及性,在线投资平台正在改变人们在中国获得金融产品的方式。过去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型和小型企业正在转向互联网融资以获得资金。

根据尼尔森的研究,近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有过被银行拒绝贷款申请的经历。此外,44.2%的人认为从银行借钱很困难或非常困难,只有13.2%的人说不是太困难。总的来说,42.9%的被调查者称感觉从实体银行收到钱很困难。

在谈到他们最近的贷款申请经历时,那些声称很难从银行借到钱的人,成功率为23.7%。那些说从银行借钱很容易的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五(95.4%)的人最终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这表明这两类人在银行贷款申请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对于那些难以从银行借到钱的人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渠道,其中41.9%的人声称已经成功地从网上融资平台获得了贷款。至于那些能轻易从银行借到钱的人,他们的贷款大部分还是来自线下渠道,只有25.4%是来自互联网。

两类贷款申请者之间的利率也有很大差异。当难以融资的群体从银行获得贷款时,31.7%的人最终要承担20%的贷款年利息。而那些容易融资的群体中,只有3.7%的人需要承担这种高额负担。

但在互联网贷款方面,差距明显缩小了。尽管人们仍需承担至少10%的年利率,但对于那些难以融资的群体来说,利率并不像传统银行那样高。尼尔森研究发现,在融资困难群体中,46.9%的人可以享受8%以内的贷款年利率,只有21.5%的人可以从线下渠道获得相同的利率水平。

网上融资改变了融资过程的流程,产生更好的效率和更多的平等。除此以外,更容易获得是在线金融服务吸引公众的原因之一。那些过去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人,正在转向在线融资平台,这已成为他们的主要资金来源。

"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在线融资平台,这也是社会财富按照市场规则更好地分配的一个指标。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能进一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王志刚说。

互联网金融对贷款寻求者有更积极的影响

我们可以用 "可及性"、"可用性 "和 "盈利性 "这三个判断线下融资表现的指标作为工具,来评价线上融资的效果。

当指数保持在100时,意味着线上融资的影响与线下相同。当读数高于100时,表明线上融资比线下融资给贷款寻求者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线上设施比线下设施更受欢迎。当指数低于100时,表明在线贷款的表现只能被评为次要的,现阶段以线下贷款所取得的成绩为准。

尼尔森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指数为108.5,这表明网络贷款为寻求融资支持的人提供了更多帮助,这是互联网融资工具初步成功的信号。  

根据这项研究,49%的中国消费者从未申请过贷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未来没有资金需求。在这些消费者中,只有26.5%的个人和22.1%的公司没有遇到过资金短缺问题。其余70%的人虽然还没有提出贷款申请,但有筹款需求。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为那些融资困难的人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资金资源,以支持良好的风险控制支持经济的增长,"王凯文说。"不仅如此,互联网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向公众推广和传播金融管理知识,提高公众对潜在金融风险的认识,"王凯文说。

关于本报告

该报告说明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消费者行为和观点的影响。本研究覆盖了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收到有效调查结果6478份,其中个人调查4267份,企业调查2211份。经过统计处理,样本人口统计与中国网民的背景相吻合。 

相关标签

继续浏览类似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