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02_Elements/Icons/ArrowLeft 返回洞察力
洞察力>媒体

言行一致:定制广告以加强非营利组织的信息

2分钟阅读|2015年1月

随着竞争性的信息不断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公司要想突破杂乱无章的局面是很困难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是解决全球饥饿问题的最大人道主义机构,它面临的挑战是传达其使命,推动人们采取行动,而不是增加销售额。

该组织希望更好地了解哪些信息能最好地传达其工作性质,并吸引消费者帮助建立一个零饥饿的世界。以研究为基础的信息制作方法帮助世界粮食计划署更好地与它的主要受众产生共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尼尔森通过WFP为配合联合国正在进行的 "零饥饿挑战"而开发的静态样本平面广告,在美国和英国测试了多种信息传递方式。消费者神经科学的广告测试使尼尔森能够确定哪些因素能够清楚地传达该组织的信息,并激发观众采取行动。

使用脑电图(EEG)和眼球追踪测量的组合,该团队确定了哪些广告产生了更高的记忆激活、情感参与和行动意向。此外,测试还帮助回答了一些关键问题,如:该广告是否可能推动行为?它是否吸引人或具有亲和力?广告是否传达了关键信息?

测试结果表明,措辞上的微小变化可以在效果上产生比较大的差异。例如,包括一个简单的利益声明,使观众能够联想到他们的反应会产生怎样的实际影响,从而显示出增加行动的意图。该团队还发现,特别是在行动呼吁的信息传递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种更积极的、涉及个人行动呼吁的方法,通过将观众置于必须参与某事的位置,产生了比更多的一般性声明更高的新颖性,增加了它在其他信息中脱颖而出的可能性。

但在信息传递中保持积极性是关键。

以一种乐观的方式来描述减轻饥饿的好处有助于吸引观众,并与其他研究相一致,即在慈善呼吁中过多地关注负面问题可能会削弱其说服力。地点也很重要:尼尔森团队发现,美国样本的行动意向比英国高,这一发现归因于更高的情感参与和更高的记忆激活。

对于世界粮食计划署来说,尼尔森提供的洞察力提醒我们,数据可以用来制作一个更有力的信息。对于一个全球性的组织来说,调整信息以便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共鸣尤为重要。展望未来,世界粮食计划署计划将这些见解融入到优化其整体信息传递的方法中。

对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无偿支持是通过尼尔森的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计划 "尼尔森关怀"提供的

继续浏览类似的见解